产业政策 环保部:年产万吨以下废纸造纸生产线不再审批 近日,由环保部起草的进口废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禁止将进口的废纸交给其它单位或个人分选后再加工利用;不再审批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生产线。 进口废纸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类别之一,在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中,废纸审批量最大,实际进口数量也最多,以2012年为例,进口废纸2827万吨,占进口各类固体废物总量的一半以上,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环保问题。 2013年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废水重点监控企业共4944家,其中涉及进口废纸加工利用企业100余家,占已批准进口废纸企业30%多。 (来源:中国物资再生信息网) 政府将不再强制报废汽车五大零部件 近日,在以“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为主题的汽车再制造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处长郭启民向外界透露:“汽车再制造所需的零部件原材料限制将逐渐放开。在强制报废汽车五大零部件和报废零部件进口的两大问题上,政府将不再限制。” 争议 目前我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存在两大壁垒:一是我国对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实行强制报废;另外一条是我国禁止外国报废汽车零部件进入中国。这两条禁令可以说把我国汽车再制造的原材料渠道基本堵死,如果自身没有发动机或者整车厂,发展再制造技术几乎不可能。 根据2001年6月颁布并沿用至今的国务院第307号令《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回收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汽车发动机、转向器、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一规定使汽车再制造企业只能从固定用户或者汽车维修市场收购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根本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这就造成正规的再制造企业获得旧件困难的局面。 国外的零部件如果能够进入国内,那么掌握再制造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也会抢得先机,这是对一个新兴产业的伤害。对于再制造产品后市场和回收渠道标准的争议,是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软肋。国家的再制造标准和体系建设项目今年年底才能完成,还要再经过效果测试,何时公布还未可知。 前景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当时的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200万辆,零部件需求将达5500亿元,若其中5%使用再制造零部件,市场将达到255亿元。 (来源:中国物资再生信息网)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近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这是我省第一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法规。 (来源:腾讯网) |